中国应急管理报连线中国救援队 网友关心这些问题 2023-02-10 09:15:59   来源:易罐

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9日16时许,中国救援队在哈塔伊安塔基亚市的一栋倒塌的居民楼中,成功救出二名幸存者。


目前距离第一次地震,已过了救援72小时“黄金时间”,救援仍未停止,在这场救援行动中,我们看到了顽强的意志,看到了绝境中的曙光,看到了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


在北京时间2月9日晚的连线采访中,中国救援队队员、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种灾害救援处副处长傅杰告诉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中国救援队到达土耳其阿达纳机场后,立即赶往重灾区。抵达后,他们按照联合国相关机构、土耳其灾害与应急管理署安排,对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奥达巴什街区乌屋什木主街道、库炉顺卢大街开展勘查和搜索。在成功营救当地1名孕妇过程中,中国救援队充分发挥经验优势、技术优势、装备优势,科学实施破拆,保障了救援快速、顺畅开展。 

 

在当地时间2月9日上午的救援中,中国救援队采用人工与大型机械配合方式,对一栋5层整体坍塌建筑进行持续搜救。在另外一个搜救点,当地居民反映自己的姐姐在坍塌建筑3层失联,中国救援队应请求全力搜索,正在靠近失联人员位置。

傅杰介绍,队伍目前可基本实现自我保障,并获得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大力支持。使馆工作人员全程跟队保障。中国救援队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一安排,目前在一处体育馆附近扎营。强震发生后,中国多支社会应急力量赶赴震区参与救援。截至9日12时,已抵达土耳其的我国社会应急力量共12支250人,正在开展搜索和排查工作。

应急管理部消息,当地时间9日清晨,驰援土耳其地震灾害的中国救援队在营地指挥部进行搜救工作部署后,随即派出两支救援小组再次赶往现场进行救援,于11时50分从废墟中找到两名遇难者遗体。

中国救援队清晨与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INSARAG)会面,介绍中国救援队此次救援开展情况,交流国际救援队伍在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咨询团联络人对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来土灾区开展救援并于9日凌晨成功救出一名幸存者表示赞赏。此外,中国救援队分别参加联合国现场协调中心召开的国际救援队长会议和意大利救援队组织的哈塔伊体育馆区行动基地协调会议。土方安排士兵在营地周边执行巡护任务,切实为中方救援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宿营环境。

应急管理部消息,当地时间9日清晨,驰援土耳其地震灾害的中国救援队在营地指挥部进行搜救工作部署后,随即派出两支救援小组再次赶往现场进行救援,于11时50分从废墟中找到两名遇难者遗体。

中国救援队清晨与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INSARAG)会面,介绍中国救援队此次救援开展情况,交流国际救援队伍在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咨询团联络人对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来土灾区开展救援并于9日凌晨成功救出一名幸存者表示赞赏。此外,中国救援队分别参加联合国现场协调中心召开的国际救援队长会议和意大利救援队组织的哈塔伊体育馆区行动基地协调会议。土方安排士兵在营地周边执行巡护任务,切实为中方救援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宿营环境。1

震区低温降雪 对救援有何影响?


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副主任 陈虹:
第一,从装备和搜救犬的工作状态来说,低温对救援装备设备会造成影响。救援队用的液压装备,还有电动装备在低温下效率会大大降低,尤其一些液压设备,低温情况下,用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另外,搜救犬本身在低温的情况下,也会影响它的效率。
第二,从救援队员本身来说,低温情况下,队员需要穿更多的衣服,导致进入狭小空间废墟困难,本身穿太多衣服也比较沉重,也会影响工作效率。

第三,低温状态下对幸存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幸存者的可存活的时间会大大缩短,所以要争分夺秒。还有就是灾民安置,低温情况下,灾民安置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有比较厚的帐篷,要能挡风挡雪。目前我们看到的,没有相应的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所以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对一个城市也是非常重要。

中国救援队奔赴土耳其地震灾区后

现场开展了哪些工作?


中国救援队有关负责人介绍,救援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抵达后立即开展卸货转运等工作,通过与土方的应急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基本完成人员装备物资的转运装载工作,初步确定了救援的行动计划和救援行动地点。

中国救援队,携带了哪些救援装备?
救援水平如何?

作为中国政府派遣的,首支国际重型城市搜救专业队伍,中国救援队主要由,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应急总医院人员组成,共携带21吨搜救、通信、医疗等,救援物资和设备以及4只搜救犬。

中国救援队是通过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城市搜救队伍,人员和资源配备精良,可在两个不同的工作场地,同时开展搜救行动。

中国救援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救援队具备救助各类复杂情况,尤其地震灾害救援的专业能力。通过了联合国的认证,在联合国整个的应急体系当中,是具备重型城市搜救能力的队伍。经过训练,能够面对各种建筑坍塌的形式,做出快速的判断,采取合理的方法快速施救。队员有丰富的救援经验,具备解决复杂场景、疑难救援类型的能力,能够和土耳其的救援力量携手并进,共克时艰。

这次救援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据目前收集到的信息,土叙边境强震造成的损失较大,救援队将做出合理规划,高效、安全、科学施救。

中国救援队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场倒塌的建筑比较多,必然带来大量的人员被困。虽然前期当地救援力量进行了初步搜救,但可能对深埋里边的人员的搜救任务会更重,所以中国救援队面临的救援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对整个救援工作作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9日1时30分,中国救援队与当地救援队通力合作,从一栋8层倒塌房屋废墟中,成功营救出一名孕妇。

一天两次7.8级地震 对我国的启示


土耳其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边界,其国内大部分领土位于板块交界处的地震带上,这是其地震活动频发的一个原因。

不仅如此,欧亚板块、阿拉伯板块还和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板块分别形成了两条断裂带——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和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这两条断裂带在土耳其东部地区交汇,是土耳其地震多发的另一个原因。

在板块运动和断裂带的影响下,过去的30年内,土耳其境内发生的6.0 级以上的地震就有9次。
但这次地震与以往不同,可谓非常罕见。
与我们以往见到的仅发生一次的孤立震型,或一次主震伴随多次余震的主余震型有所不同,这次的地震是“一群”地震,属于“震群型地震”。这次群震中,有两次7.8级地震,其震中相距约96公里,构成了极为罕见的“双主震地震群”。
此次双主震地震就发生在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上,地震破裂长度预计在200千米左右。沿着断裂带的断层应力释放导致主震附近不断有余震发生,并且触发了同一断裂的相邻断层释放应力,因此在极短的时间间隔内,在相距第一次地震震中不到100千米的同一深度,又发生了第二次 7 级以上的大地震。

此次的土耳其地震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大地震带上,其震中沿着该地震带向东延伸即为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此次土耳其大地震能量来源为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挤压,导致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板块向西移动,进而形成了土耳其境内的两大走滑断裂带,并产生一系列走滑类型的地震。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四川省的龙门山断裂带也属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同样受到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作用。在这种碰撞作用下,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地块向东移动挤压扬子地块,形成了一系列逆冲类型的大地震,如2008年的汶川8.0级地震和2013年的芦山7.0级地震。
与此类似,云南省的小江断裂和鲜水河断裂等则是位于南侧的川滇菱形块体向东南移动形成的走滑断裂,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走滑类型的地震。与走滑断裂类型的地震相比,逆冲类型的地震往往破坏性更大。

不过,虽然同属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但此次土耳其地震的破裂尺度约为200千米左右,造成的应力变化区域最大不会超过500千米。因此,此次土耳其地震不会对我国境内的断裂带产生影响。

推荐资讯 :

易罐

安全易用的罐车运输平台
APP内打开
×

联系我们

请选择系统

您是如何知道易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