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有毒易燃易爆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氯乙烯(附事故案例) 2023-02-16 10:42:31   来源:易罐

美国当地时间2月3日晚,一列运载有毒化学品的火车在俄亥俄州脱轨引发大火,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当地应急部门6日对车载有毒气体进行“受控释放”操作,导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氯乙烯被人为泄漏。事件过了数日才引发美国主流媒体讨论。澳大利亚新闻网13日报道,这一事件引发的有毒气体扩散问题已导致附近动物出现咳嗽、腹泻、流泪、无食欲等中毒症状。

连日来,事发小镇火光冲天、毒雾弥漫的景象引发全美民众热议,当地居民发现周边开始出现大量死鱼,甚至死鸡、死狗……据俄亥俄州自然资源部门估测,截至当地时间2月8日,事故造成的化学物质泄露已导致7.5英里(约合12公里)长的河流中约3500条小鱼死亡。

综合美国《纽约时报》、福克斯新闻网13日报道,拜登政府及俄亥俄州政府经过采样检验后,表示当地“空气安全”、“水质安全”,劝说撤离居民回家。不过有专家认为,此次泄漏事件无异于“用化学物质毁了一个城镇”,预计5年-20年后,当地居民会出现很多癌症患者。有众议员呼吁,应尽快采取“直接行动”,此次泄漏事故将影响当地数十年。

本次主要释放的有毒气体氯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有毒物质,是高分子化工的重要单体,在我国属于第一批重点监管危化品,序号18。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易罐为广大读者科普这种有毒易燃易爆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相关知识。  

简述

氯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有毒物质,是高分子化工的重要单体。为无色、易液化气体,在高浓度时具有令人舒适的香甜味。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3.6%~33%(体积),在加压下更易爆炸,装运时应使用阻聚剂以防止聚合。

紧急情况概述:极其易燃气体,可能致癌。
GHS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说明:极其易燃气体,可能致癌,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


用途


主要用以制造聚氯乙烯的均聚物和共聚物。也可与乙酸乙烯酯、丁二烯等共聚,还可用作染料及香料的萃取剂。用作多种聚合物的共聚单体,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作冷冻剂等。还可用作染料及香料的萃取剂。它还可以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

物理化学性质


产品名称:氯乙烯
化学式:C2H3Cl
CAS No:75-01-4
相对分子质量:62.499
熔点: -153.8℃
沸点(101.325kPa): -13.4℃
液体密度(25℃时):0.903 g/cm3
气体密度(101.325kPa,21.1℃):2.588 kg/m3
气体相对密度(101.325kPa,空气=1):2.158
临界温度:158.85℃
临界压力:5.67Mpa,56.7bar,55.96atm,822.37psia
临界密度:0.3492g/cm3

生产来源


由乙烯或乙炔制得。

危害信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活性反应】
燃烧或无抑制时可发生剧烈聚合。

【健康危害】
经呼吸道进入体内,液体污染皮肤也可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可致肝血管肉瘤。
急性中毒:主要为麻醉作用,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抽搐、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液体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损害、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重度中毒可引起肝硬化。可致皮肤损害,少数人出现硬皮病样改变。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10。
IARC:确认人类致癌物。

操作安全


图片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的,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氯乙烯作业场所的氯乙烯浓度必须定期测定,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固定动火区必须距离生产区30m以上)。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氯乙烯聚合系统的动力、仪表、仪表、照明和冷却水系统应有备用电源,并应具备防止停电的安全措施。

工厂(车间)内的氯乙烯设备、管道应按《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定》要求采取防静电措施,并在避雷保护范围之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2)贮存时应注意容器的密闭和氮封,并添加少量阻聚剂。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各类建、构筑物、露天装置、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氯乙烯合成、精馏、聚合系统属第Ⅱ类防雷建、构筑物;防雷接地线与防静电接地线应分别设置,单独接地。防雷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静电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0Ω。

(4)储存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氯乙烯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储存室外墙的下部设排气孔。排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3次,事故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小于7次。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使用专用槽车运输,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要有遮阳措施,防止阳光直射。运输途中远离火种,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3)氯乙烯管道输送时,注意以下事项:
——氯乙烯管道输送时,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设,必要时可沿地敷设,但不宜埋地敷设;
——氯乙烯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氯乙烯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氯乙烯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
——氯乙烯管道不应穿过非氯乙烯生产使用的建筑物;
——氯乙烯管道消除静电接地装置和防雷接地线,单独接地。防雷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防静电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0Ω;
——氯乙烯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
——氯乙烯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气、液氯乙烯管道应标明介质流向,反扣(向)阀门应指示旋向;
——架空氯乙烯管道与建筑物、道路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化工工艺设计的要求;架空氯乙烯管道与道路路面最小垂直净距不小于5m。

应急处置措施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液化气体泄漏时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事故案例


安徽芜湖某公司氯乙烯泄漏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1998年8月6日上午6时20分,安徽省芜湖某化学有限公司聚氯乙烯厂,因氯乙烯单体泄漏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4人重伤、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84.58万元。

事故经过和危害

发生事故的聚氯乙烯厂是改制后芜湖某化学有限公司所属规模较大的工厂之一,下设聚合(含干燥)、维修、制氮、冷却4个工段。原生产工艺是自制乙炔和氯化氢,由这两种气体反应生成氯乙烯单体,再将该单体通过计量槽定量泵入聚合釜合成聚氯乙烯,通过干燥包装进入成品库。由于自制氯乙烯单体成本较高,后改为直接外购。

1998年8月5日上午10时左右,聚氯乙烯厂领导通知维修工对2台用于进料的氯乙烯单体泵的密封组件拆回班里维修。从下午1时开始维修,西边的1号单体泵先修好后去现场安装完毕,东边的2号泵维修好后去现场安装时已是下午5时,聚合工段白班下班,造成该泵进料口短接法兰没有连接。聚合工段中班下午5时接班后,只使用西边1号单体泵进料,并在交班记录中交待夜班:“请用西边泵进料”。夜班接班后,至8月5日6时左右,班长令操作工开泵进料,但交代不清,致使操作工误操作打开了东边2号泵球阀,使约4500kg氯乙烯单体从没有连接好的短接法兰处泄漏。6时20分,气体扩散至该工段附近100~200m范围内,遇点火源后发生爆炸燃烧,造成4名当班操作工和8名前来救护的人员中5人死亡、4人重伤、3人轻伤。爆炸造成附近厂房倒塌损毁面积约1200m2,一批设备遭到损坏。

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交接班时,对于不能使用的东边2号单体泵交代不清;当班工人误操作打开东边2号单体泵进料球阀,造成单体泄漏;发现单体泄漏后没有采取紧急有效的处理措施,致使泄漏量越来越大。

聚氯乙烯在安排维修人员检修2台单体泵时,没有安排有关人员加装中间阻隔盲板;没有设置设备检修安全标志;在东边2号单体泵短接法兰没有连接的情况下,下班后没有设置警示标志;附近存在点火源(非防爆电气火花或过热可能性最大)。

2.间接原因
(1)违反安全检修制度,聚氯乙烯厂在向检修工段布置2台单体泵的维修任务时未下达检修任务书;没有明确交代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没有遵照“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设备进行检修时必须切断出入口阀门,并加设中间阻隔盲板”的规定。

(2)未严格执行各级安全检查制度并及时排除事故隐患。未认真落实厂级、工段及班组值日检查制度,厂分管领导和工段负责人均未能提出在单体泵检修时,进料管应加阻隔盲板,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也没有指出东边2号单体泵短接法兰没有连接这一重大隐患。当班班长在交代任务时没有强调严禁使用东边2号单体泵,致使当班工人误操作造成单体泄漏。

(3)对转岗工人未进行严格的安全教育。原电石分厂23名工人被整体划入聚氯乙烯厂,后未经过严格的安全教育,也没有取得新从事岗位的《安全作业证》而上岗作业,因此造成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素质不高,缺乏防范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4)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化工行业生产危险性大,该公司规定全公司各级人员和各职能部门应在各自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而实际上,改制后企业各级均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安全管理。聚氯乙烯厂在设备维修时无论从班组到工段、厂都没有认真履行“及时排除事故隐患”的职责。厂值班领导对隐患认识不清,没有引起重视,班组交接班缺乏责任心,操作工人不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推荐资讯 :

易罐

安全易用的罐车运输平台
APP内打开
×

联系我们

请选择系统

您是如何知道易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