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一轮刺激,都能带来化工市场产能过剩? 2023-08-03 08:45:49   来源:易罐

看到,中国化工市场从2022年下旬开始“熊市”,已经持续下跌了近8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内,中国诸多化学品市场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认为,从去年至今年中旬的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虽然目前部分产品价格有所上涨,但是长期来看消费市场并未完全复苏。化工品市场在国民经济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化工市场的弱势,带动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疲软,更多对产业链的整体影响。

此轮化工品市场价格的连续性下跌,已经表现出了经济危机期间中国化工市场所表现的“疲态”。认为,此轮化工品价格下跌的风险,被市场所严重低估。此轮价格下跌,更多的来自外围市场弱势对中国市场的直面冲击,其中北美消费市场疲软,和中国供应端的持续扩大,在化工产业链中形成“上下夹击”,化工品不下跌都难。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中国和美国所采取的策略完全不同。美国是给每个家庭发放救助补贴,总计发放了2万亿美元,用于刺激需求和拉动消费,带来的是价格上涨,其中包括化工品价格。而中国是扩张货币政策和财政,也就是刺激投资,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和制造业,带来的是产出的产品大幅增加,从而加大出口来换取美元。

至2022年底后,美国刺激消费政策降温,导致价格开始下跌。而美国消费市场降温,带来的是中国出口受阻,转而将产品在国内销售,又加大了国内的供应矛盾,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下跌。可以说,此轮价格的下跌,是中国和美国所采取不同政策带来的“后遗症”。

当然,这也是“马后炮”,如果能在市场价格下跌的初期形成预判,那么是否可以规避此轮长周期的价格下跌?答案是不能,因为目前形成价格下跌的主要推手,更多来自外围消费市场的疲软,导致的中国出口下跌,从产业链的消费端形成的利空力量,是可能会影响最为持久的因素。而外围市场疲软,这一点起码中国市场无法控制。

从中国疫情结束到现在,已经有半年的时间,我们都在期盼解封后的人员流动带来的消费增长,中国也确实做到了。从物流数据、旅游人数等统计数据来看,都能看到的是,中国经济在今年上半年确实很活跃,这对于中国内需的拉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平头哥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早在去年就已经形成了十分明确的预判,否则不会提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重要战略部署。

前面也有说,此轮化工品价格的下跌,更多来自北美消费市场不景气带来的冲击。目前来看,这一冲击持续的时间较长,对全球供应链体系已形成比较明显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市场。外贸订单萎缩,不仅对于外贸产业的影响,中国供应链体系是一个大的协同网络,一端失衡,另一端必然也会失衡。

对于消费市场的不景气,政府所能采取的就是刺激。但是每次市场的刺激,带来的大多是产能过剩。

2009年4万亿救世,全国建高铁、地铁,地方城投崛起,修路造桥建房。但是到2011年下半年,上游大规模投资引发产能过剩、库存高企,PPI快速下跌。2014年下半年全球刺激政策衰退,带来的是国际油价和大宗化学品及部分化工产品价格的暴跌,PPI进一步下跌,至2015年,PPI跌到了-6%。

为什么每次刺激,带来的都是产能过剩?此轮消费市场疲软是否还是这样的结果?

认为这其中的本质,是对消费市场的误判。如果通过发放大量的货币刺激消费市场带来的价格上涨,这本身就是不健康的,这会让企业误以为是需求旺盛,从而采取扩大产能的错误决策。

美国的政策来说,如果通过发放货币来刺激需求,短时间内确实形成了需求刺激,但是这会导致通货膨胀,形成更多的需求泡沫,如果货币刺激政策一旦停止,带来的将是泡沫的破裂,但是产能增长却是实际存在的。中国的政策来说,将钱都用于上游的投资,带来的更多的供应能力的增长,但是如果一旦出现下游消费能力不足,那么供应过剩也将更容易出现。

根据过去几年的消费刺激政策对比来看,每一轮的消费刺激过后,带来的更多的是价格的下跌。

根据以上理论不难看出,此轮价格下跌的本质原因,还是集中在消费市场,这或许是化工品市场周期理论的关键。只要价格下跌,生产企业不敢大量囤积库存,贸易商也不敢大量囤货,物流、运输企业还在不断降低运费招揽生意,投资企业不敢盲目投资,从而影响整体宏观经济的运行。

目前行业更多关注的,是此轮化工品价格还能跌多久?平头哥认为,消费市场不可能短时间崛起,仍需要更多的消费刺激,以及美国消费市场的消费预期不明朗,预计仍有数月可能的下跌时间,建议中国化工生产企业及相关行业谨慎对待。


推荐资讯 :

易罐

安全易用的罐车运输平台
APP内打开
×

联系我们

请选择系统

您是如何知道易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