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废电池不能随便扔,但你知道家里废旧灯管、过期化妆品和药品、废油漆等,也都属于危险废物吗?这类有害垃圾该怎么处理,又该如何强化监管?11月12日下午,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把目光聚焦到了强化危险废物处置监管上。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统计,我国危险废物有46大类479小类。根据来源不同,危险废物分为工业危废、医疗废物、教育科研过程产生的实验室废物、农药废弃包装物和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等。
“危险废物不出事则已,一出就是大事。现在大家普遍重视城市‘入口’,比如人才招引、项目招商等,对城市‘出口’比如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尤其是危险废物关注比较少。”长期与环保打交道的省政协委员胡伟给出了一组数据:截至2017年,我省共有危险废物产生的单位约35000家,产生危险废物385.5万吨;截至2018年6月,我省危险废物经营处置能力合计约793万吨/年。
粗看之下,现有处置能力能满足我省需求,其实不然。今年4月以来,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深入调研后发现,我省危废处置区域不平衡、种类不匹配的问题突出。部分地区处置设施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导致不少危废只能跨地区处置,增加运输途中的风险;还有部分地区缺少某些种类危险废物的有资质处理单位,或者由于处置企业的相对垄断性,对一些小的危废产生单位收运不及时、不愿收,造成了“超期贮存”,也给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在民生协商论坛上,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现场回应表示,今年省政府出台了清废行动方案,针对危废非法倾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我省从2016 起开展危险废物存量清零行动,到2017 年底,已完成13.9万吨超期贮存危险废物的集中清零,今年起我省还全面实施危险废物动态化清零工作。
作为一名律师,省政协委员金克明查阅了30例有关环境方面的案例后发现,这些判决中绝大多数人是负刑事责任,其中只有一例水污染的判决中提到了污染费。“这就反映了一个问题——环境污染后的治理没有人买单。其实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手段很好,应该运用好这个‘武器’。”他说。
金克明委员的发言赢得了在场的掌声。“环境问题就是要秋后算账。”省政协委员王珂赞同地说。
除了工业危废和医疗危废外,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危废,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作为界别群众代表参加民生协商论坛的浙江九仓环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少平,从事垃圾处理行业已经多年,公司旗下的“虎哥回收”平台专注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胡少平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因为有害垃圾成分复杂,很多老百姓难以区分,源头监管非常困难。不会分、不愿分、“一锅端”等情况,使得不少居民家里的有害垃圾,和普通生活垃圾一起被扔进了垃圾桶。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以让居民把生活垃圾简单按照干垃圾和湿垃圾进行分类,有害垃圾与干垃圾一起投放。再让专业人士区分各类有害垃圾,避免有害垃圾混入普通生活垃圾中,造成环境污染。”胡少平建议。
省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负责人,结合省政协的前期调研分析,对强化危险废弃物处置监管也提出了几点意见建议:第一要强化全社会依法管控危险废物意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第二要加强处置能力建设,优化规划布局;第三要提升管控能力,推进监管手段信息化,构建全省危险废物处置信息化管理平台,严格环保执法;第四要注重源头减量,引导居民对生活垃圾中的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第五要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扶持政策,引导和培育危险废物处置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