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运输】应从专业层面总结事故教训 2020-08-07 16:15:55   来源:易罐

入夏以来,我国跟危化品相关的事故接连发生,造成很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危化品运输应有种种规范,许多方面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路途当中,哪里是相对事故多发地;面对事故,人们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赶紧撤退;运输过程需要哪些专业训练的支持。


在事故当中,如果危化品不是立即爆炸,那么最初几分钟,危化品运输人员第一响应的专业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事故伤害程度。具体操作者如果能快速采取一系列降低伤害的操作,包括示警、报警、抑制外泄和明火,迅速警示周边的人逃避,就会降低进一步伤害的可能。

持证上岗的人,要有化学知识,熟知在运输不同的物品时,应在紧急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从这一要求可见,不能把安全责任只落在运输企业身上,因为上路面对风险的还是驾驶人,他们的个人素质至关重要。

危化品车辆外观上不仅要有高显著性涂装,以便让其他用路者清晰准确地发现高危险源,主动躲避,也要有明确清晰的危化品特性标识,示意其中的危险品性质:是燃烧、爆炸还是有毒;是可挥发气体还是可溶于水的毒液,等等。一旦发生事故,这些警示标识会向目击者发出警报,让大家用正确方式回避;而不发生事故时,危化品特性标识会让沿途监管力量更直接地获得准确信息。最原始的警示标识都不能少,尽可能让附近的人用最快的速度知道危险要素,他们就可能更好地设法自救。

危化品运输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国际上普遍采取的安全对策之一就是评估和选择最佳运输路线,在欧盟的ADR协议配套文件里,有专门的安全线路评价流程指导。安全评估里,包括了一旦出事的成本承受力测算,其中有环境、基础设施和生命代价,并予以打分分级,根据分级选择对策。通常这种线路会尽量回避人口稠密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如果必须经过这些地区,就要采取一些限定措施,包括事先进入该地区时的路检、限时和流量控制等方法,以确保万无一失。其详尽的程度和对策,会包括出现各种意外时的响应流程。安全对策强调的是寸土不让,零妥协。

网上常能看到这样的视频,出了一起事故,一群人围观,甚至有些人哄抢泄露的危化品。但危化品车辆一旦出事,是非常危险的。科学研究显示,一般的爆炸伤害里,85%以上的伤害因飞溅玻璃导致,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发达国家有在高危地区使用防爆膜粘贴玻璃窗的习惯。从这个角度看,全民安全教育的内容,还需要完善,教育力度也要加强。希望能有更多媒体呼吁,当车辆爆炸发生时,不要围观,要学会避险。

小编还觉得危化品运输车应该配备触发是报警设备,一旦危化品发生事故,可以触发联动报警,公安,消防,应急管理局,医院,专家救援等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同时响应,把损失降到最低。

危化品运输的安全敏感性之高,毋庸多言。从安全对策上讲,不能仅寄望于处罚和追责,科学和专业的运输管理政策,专业队伍的培训,科学合理的路线评估和选择机制,严格的路检制度,丰富、广泛和专业的大众安全教育,才是完成拯救的关键环节,如果每次事故后,我们检视的是这些环节,媒体和公众关注的也是这些环节,那将比仅关注处罚和追责更能看到改善的希望。

推荐资讯 :

易罐

安全易用的罐车运输平台
APP内打开
×

联系我们

请选择系统

您是如何知道易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