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低油价时期产能走高,大炼化向高附加值油品延伸 2020-03-23 17:02:28   来源:易罐

近期原油价格大幅走低,在低油价背景下,处于化工产业链上游的大炼化企业增厚业绩需要“另辟蹊径”。


经过几年的发展,大炼化产能处于较高水平,控制产能过快扩张已经提上日程。一直以来,大炼化由于投资规模大、建设期长,因此盈利周期性非常强,行业的发展主要决定于在景气周期中所处的位置。


有行业人士指出,为了提高产品议价能力,炼化企业应当从生产大量成品油和大宗化工原料,转向多产高附加值油品和高性能化工产品。


  大炼化产能走高 去库存提上日程


  在过去近20年左右的时间里,国内石化行业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扩张,也是在20多年前,民企掀起了一股进军石化产业的热潮。不过,当时民企所进入的领域主要聚集在化工行业,以及规模200万吨以下的小炼化产业。千万吨级别以上的炼油一体化项目从四、五年前才真正对民企开放。


  这一波民营大炼化项目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730亿元,位于浙江舟山鱼山岛,是全浙江、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投资最大的单体产业项目,其一期工程原计划于2018年底建成投产。


  不过,近年来大炼化产能过剩问题日渐突出,去库存的计划已提上日程。据媒体此前报道,《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将于年内编制完成,且从2020年开始,除国务院《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规划部署的国家重点基地和重大项目外,新建和扩建炼油项目以及新建PX和乙烯项目将一律严控、不得违规审批。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大炼化产能已经处于高位水平。据金联创统计,截至2019年底,国内炼油总能为8.87亿吨,乙烯产能已达到3,172万吨/年,我国为仅次于美国的炼化大国,2019年民营企业炼油市场中的份额已提升至27%左右,在PX、PTA、聚酯等领域更是成为主力,领军企业以荣盛石化、恒逸石化、桐昆股份、恒力石化为代表。


  牛短熊长 周期性非常强


  市场对于大型炼化项目实际投产缺乏专业认知,国金证券的观点认为,对于正常周期在5-7年以上(从规划到审批,再到融资,建设,投产)的大型石化项目投产进度存在严重乐观(普遍以为1-2年就可以形成产量)。这就导致了市场预期产能过剩同实际投产产能不足的显著预期差。


  大炼化由于投资规模大、建设期长,因此盈利周期性非常强,主要决定于景气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从历史经验看,一轮完整的石化周期基本在10年左右,其中2-3年为高景气,7-8年为低景气。


  供给侧的产能变化是影响未来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以PX和乙二醇为例,其进口依存度常年维持在60%左右,盈利也一直处于高位,但国内炼化产能近两年却少有扩张。


  其中,PX(二甲苯化工项目)产能高强度集中投放进入尾声,2020将大概率出现PX供应不足,原油-PX价差触底反转,大炼化PX环节利润结构性上行:在未来数月内浙石化一期与东营威联化学PX600万吨/年产能投产后,将出现2-3年几乎没有新PX产能投放,而PTA产能大量投产的局面,将大概率出现PX投产和PTA产能投放的长周期时间错配导致的PX供应缺口。


  回顾近年大炼化周期波动,本轮高景气周期始于2015年,至今已有4年,属于历史上非常长的高景气周期。高景气能维持如此之长的时间,根源就在于占我国总产能60%的中石化、中石油从12年开始都放慢了资本开支,使得很多产品供给都持续紧张。


  向高附加值油品延伸


  化工产品供需缺口变化影响着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数量增减,并且上、中、下游相互制衡。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上游暴利引发了扩产潮,上游产品价格开始回落,而中下游上市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由于上游产品价格的高位导致了大量中小企业退出,中上游领域的供给端迅速收缩。进入到2018年下半年后,上游产品价格进一步回落,再迭加中下游产能的萎缩因素,中下游上市公司的业绩有望进一步复苏。


  有行业人士指出,为了提高产品议价能力,炼化企业应当从生产大量成品油和大宗化工原料,转向多产高附加值油品和高性能化工产品,尤其是增产低碳烯烃、芳烃,适当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拓展炼化行业的发展空间。

推荐资讯 :

易罐

安全易用的罐车运输平台
APP内打开
×

联系我们

请选择系统

您是如何知道易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