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里藏危险品?别想逃过海事“女福尔摩斯”那一关 2021-07-12 09:45:21   来源:易罐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身材娇小、柔声细语的80后姑娘,19年来一直从事的是在数以万计的船舶集装箱中查找谎报瞒报的危险品和船舶防污染工作。她就是浦东海事局副局长陈维,曾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火眼金睛”查找“不定时炸弹”

近日,记者跟随陈维来到外高桥码头,对一个集装箱内的货物开箱查验。戴着防护面罩、手套,向码头工作人员出示证件,拆箱仔细检查。看似简单的几步动作,但站在毫无遮掩的大太阳下不到十分钟,额头、背后都已冒出豆大般的汗水。在和码头工作人员、货主几轮反复沟通后,现场确认货柜内的电动自行车,内置的是未申报危险品的锂电池。

精准的背后,靠的是专业知识和多年来的经验积累。通过对百万多条货物信息的分析和整理,陈维能从品名、型号、产地、航线等信息来还原货物的“真实身份”,查找疑点。2005年4月29日,陈维发现某上市化工公司的外贸货物品名漏了一个字母,是故意还是疏忽?是不是危险品?还是新的化工品?顶着压力,陈维还是决定开箱查验,最终成功查获了我国海事系统第一起集装箱危险货物谎报瞒报案件。

“‘第一个’箱子的查实,为以后的工作增加了信心。”陈维说,刚开展开箱查验这项工作的时候,也有很多质疑声。“耽误了船期,是不是你们负责?”“又不一定真的会出事。”然而,在她看来,安全事故只有0和1之分,她的职责就是“要保证每一只经我手的集装箱是安全的”。

19年来,陈维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团队共查获了1077起、1750个谎报瞒报的危险品集装箱,保障每年1600多万标箱安全进出港口,被誉为海事领域的“女福尔摩斯”。陈维说,如果让谎报瞒报的危险品出海,就如同在船上装了一个“不定时炸弹”,万一出事,要实施海上救援十分困难。

“制度+技术”推动执法效率提升

2010年,陈维海事危防监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从一个人、一群人到更多人,陈维和团队推动开箱查验作为海事管理措施写入两部国务院行政法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并先后于2010年和2011年在全国施行。

制度创新的同时,陈维和团队还致力于技术攻关,自主研发了“船载外贸集装箱危险货物大数据AI预检系统”和“船载集装箱危险货物全流程可视化安全保障系统”,提升了查验的精准度和执法效率。以前,一名执法人员一天最多能查上万条信息;现在,几秒钟系统就能筛查几十万条信息,提供“线报”给前方的执法人员,查处和查实的案件量更多了。

疫情防控期间,陈维还积极为到港船舶宣传防疫要求,精准推送各类涉危防疫物资运输注意事项。为保障大批量涉危防疫物资水路运输畅通,她带领团队联合专业检测机构发布业内首份《疫情防控物资海运运输指南》,确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监管两不误。

2021年4月29日,开箱查验作为海事监管措施被写进了新修订的《海上交通安全法》。陈维说,“16年前的一次探索以及19年来的基层实践,最终化成了海上交通安全法的一个条款。我觉得,没有其他事情能够让我更值得自豪了。”

推荐资讯 :

易罐

安全易用的罐车运输平台
APP内打开
×

联系我们

请选择系统

您是如何知道易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