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在成都的國際航空貨運業務逐步增長,到今年6月底已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南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總經理王旭“忙並快樂著”。與王旭的感受如出一轍,今年的成都航空貨運發展特別搶眼。昨日,記者從市口岸物流辦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完成貨運吞吐量32萬噸,同比增長16%,其中國際(地區)客貨吞吐量同比增長12.9%。在貨運業務增長的同時,成都的國際全貨機航線也加速拓展,今年以來創歷史新高地新開通了5條,提前完成了規劃目標。截至目前,成都的國際全貨機航線已增至15條。
最近召開的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明確指出,要建設以開放為新引擎的公園城市。如今,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已通航投運。邁入“雙樞紐”時代,成都開啟了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新引擎,開放型經濟迎來最佳“窗口期”。
從新數據看動能——
雙流機場航空客流居全國之首
新開國際全貨機航線創歷年之最
■新數據
據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發布的上半年國際民航趨勢報告,在全球出港航班量TOP30機場排名中,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位居全球第七、全國第一,成為全球最繁忙機場之一。上半年,雙流國際機場實現客運吞吐量2376.4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一,同比增長49%﹔實現貨郵吞吐量32萬噸,同比增長16%,其中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超過7萬噸,同比增長12.9%。
一組組數據生動詮釋了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的動能與活力,其背后上演的則是國際航空貨運通道拓展“加速度”。來自市口岸物流辦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成都已先后新開通了成都至倫敦、阿姆斯特丹、達卡、馬德裡、班加羅爾5條國際全貨機定期直飛航線,新開通數量創歷年之最。
早在2018年,成都召開的對外開放大會強調,要把握“一帶一路”建設破除成都對外開放區位、平台、通道和空間制約的歷史機遇,重塑對外開放新格局。會議提出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國際戰略通道建設,並作出加快布局“48+14+30”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通道規劃。其中,“14”就是指開通14條連接全球重要物流節點城市的國際全貨機航線。
昨日,記者從市口岸物流辦獲悉,目前成都已構建起暢達全球五大洲的131條國際(地區)航線網絡,其中定期直飛航線達84條。隨著今年5條國際全貨機航線的開通,成都已提前完成14條國際全貨機航線的規劃目標。截至目前,成都的國際全貨機航線已增至15條。市口岸物流辦表示,下一步將全力確保15條國際定期直飛全貨機航線穩定運行,為持續推進產業鏈、要素鏈、供應鏈、價值鏈和創新鏈交互增值、深度融合,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效而便利的國際通道支撐。
在國際空中通道忙碌起降的同時,陸上國際鐵路通道線路也加速拓展,“空地聯動”不斷敞開成都的開放大門。7月12日,成都中歐班列同時從國際鐵路港駛出,分別發往德國羅斯托克和波蘭斯瓦夫庫夫,至此,成都中歐班列境外站點城市從61個增至63個,進一步拓展和完善了國際班列線路網絡和全球陸海貨運配送體系。
從新趨勢看機遇——
“雙樞紐”拓展新天地
國內外物流巨頭競相來蓉布局
■新趨勢
6月27日,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通航投運。自投運以來,天府國際機場保持了良好運行態勢。
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用,必然會釋放出大量時刻資源,為航空客貨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拓展出更大的空間,也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今年以來,先后已有6場涉及物流行業的大型會議會展在成都舉辦,今年10月、11月還將舉辦2場物流行業盛會,全年舉辦物流會議會展達8場之多,數量和規模均創歷年之最。
“公司總部已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列入運力投放重點,搶佔市場發展機遇。”南航物流四川分公司總經理王旭說,成都具有區位優勢,天府國際機場通航投運后,航空物流市場發展潛力和空間非常大。
今年以來,物流企業巨頭紛紛在成都加快實施戰略布局。4月底,總投資達10億元的順豐西部航空貨運樞紐項目落戶成都,為順豐集團繼北京、杭州、深圳之后的第四個區域性國際航空貨運轉運中心,年貨運吞吐量將達到30萬噸。
7月,深圳遞四方的一級口岸平台落戶成都,未來五年遞四方通過成都航空口岸進出口貨量年增長率爭取達到25%以上,構建起以成都為中心,上海和深圳為兩翼,輻射全球的跨境電商物流網絡。
與此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快遞運送公司之一,UPS(美國聯合包裹)也宣布加大在成都的拓展力度,業務服務全面覆蓋成都的所有郵編地區,並再次提升出口轉運效率。
作為四川本地航空物流企業,川航物流副總王巍稱,川航物流採取“成都為基地,國內+國際”的思路設計全貨機航線網絡,全力構建以成都為核心的“空中絲綢之路立體大通道體系”,在成都打造歐洲貨運中轉樞紐。
中國民航大學教授、中國臨空經濟理論首創者曹允春稱,成都邁入雙國際樞紐機場時代,將吸引更多的全球資源要素集聚,在更大范圍內形成輻射帶動能力。曹允春同時表示,成都是“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城市,依托雙流國際機場支撐,對全球資源要素吸引和集聚能力會變得越來越強,推動民航業發展由“量”向“質”的轉變提升。
從新優勢看未來——
以開放發展厚植新優勢
城市在高質量發展中動能更強
■新優勢
開放是成都發展的最強動能和最大變量,成都堅持以開放發展厚植新優勢。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發布的2020年世界城市排名,成都躍升至第59位。2020年,成都已與全球23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關系,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29.9%,經濟外向度達40.4%,達近年來最高水平。
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指出,要建設以開放為新引擎的公園城市,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向東看,成都是內陸腹地﹔向西向南看,成都是開放前沿。成都地處歐洲一澳洲、南亞及東南亞一北美的國際航路交叉點上,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中轉地理條件。這種優勢和條件逐步轉化為成都的開放動能與活力。
今年上半年,雙流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則站上全球第七、全國第一的新台階。與之相呼應的是,成都外貿進出口也快速增長。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成都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679.5億元,規模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位列第6,同比增長14.9%,佔同期四川進出口總值的87.8%,在全省外貿運行中繼續保持主干引領作用。其中,成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122.7億元,同比增長12.1%,佔外貿進出口總值的三成。
“一帶一路”建設、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構建……當前,成都面臨一系列國家戰略機遇期,迎來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最佳窗口期,推動成都從內陸腹地向開放前沿變遷,增強成都在全球開放格局中的樞紐功能。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格局,打破“沿海—內陸”開放模式,極大地強化了成都在國家開放全局中的節點地位。
在邁向世界城市進程中,成都建設以開放為新引擎的雙循環發展先行區,與全球共享城市機會,推動更多全球資源匯聚。面向未來,成都堅持積極融入、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打造國內大循環的戰略腹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門戶樞紐,賦予城市在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中更強動能、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