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主要矛头指向弱小企业、有失公允
有人以中小企业整治和恢复的费用远超过其创造的GDP为由,对此类企业全盘否定,认为这样的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负能量”,是有害的毒瘤,因此就应该取缔关停。这是一种极其无知、无耻、无良的认识。
这些人单从环保的角度片面地思考问题,要知道整治环境的终极目标还是民生与经济,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要保证关停后失业人员有活路,经济稳定性不受影响,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再者,中国的污染远不是小企业的或者说是哪一类企业的问题,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也有人认为,环保治理是中国的千秋大业,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总会牺牲一些企业以及个人的利益。这里面的“一些企业”自然是指中小民企,“个人利益”自然是指无数靠中小企业养家糊口的底层民众。这种言论下的做法就是中国牺牲环境换来了经济发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最后让底层百姓来买单,这极不人道,本质上是掠夺。目前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做好环保的同时不牺牲任何个体的利益。
二、地方懒政、不作为,把事情办得乌烟瘴气
许多中小企业态度也很明确,认同环保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愿意积极配合政府环保部门去整改。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知道怎么改,怎么做才算达标,不知道哪种设备合格,政府部门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方案,说关停立马关停,完全不给喘息的机会。在实际的环保整治行动中,一些地方执法人员多有欠妥之处,懒政、不作为现象不在个例。
三、唯上不唯下,一刀切问题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执法人员被中央环保部约谈之后,为了自保不敢讲真话、实话,不能从实际出发,担心责任追究而走向极端塞责,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按照上级要求"一刀切":工厂贴封条、断电,也不管企业规范不规范,先关停再说。一张张草率的封条关掉了多少企业、多少下岗工人、多少家庭。不知道这种做法是中央让你这么做的,还是做给中央看的。难道这就是执行了党的环保政策了吗?这严重悖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历史遗留问题严重、积重难返
有记者在采访邢台市环保局局长司国亮时,司局长称:“这次全年“轰炸式”督查事出有因。2013年,环保部受国务院委托,与全国31个省级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若达不到“大气国十条”要求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各省将面临问责。“大气国十条”走到第一阶段最后一年,考核迫在眉睫,但达标差距不小。”
就算经济发展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也不能放纵、放任。大多数时候“牺牲环境论”只是有些地方懒政、不作为的辩词。高层本来很早就规划的事情,后来监管不力没执行,最后紧急抢救,时间不够只能简单粗暴,这种情况下能干出什么好事。
五、单方面整顿,不系统、不治本
解决企业环保问题不能只用关停取缔的办法,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冷暴执法;关停后,污染的问题没了,但民众的生存问题来了。说到底还是体质问题,政府没有统筹性地考虑问题,各部门只干自己的事、只执行自己的法,导致环保部做了前期的查处工作,却没人做善后工作。确实,环保部现在所干的就是为政府一味追求GDP而留下的烂摊子擦屁股,还不受待见,这都是体制造成的。
六、环保政策朝令夕改,不连贯、没体系
一位憋屈的化工企业主说:去年11月份,环保局声称燃煤锅炉必须安装过滤装置,确保烟囱冒出来的是白色烟雾,而且要先交5万元罚款,再办理环评报告。当我们紧张地在一个月内花费20多万元办理了环境评估和燃煤锅炉的改装,环保部门说法却变了,称要限量生产。
到今年2月份,国家召开大会,要求全部工业用电企业必须停产,有任何证件和报告也不行,一经查处拘留罚款,只好忍着。大会过后大家连夜赶工,因为耽误的时间太长了。然而就在4月1日以后,人们彻底绝望了,国家成立雄安新区,周边所有小乱污的企业全部拆除(不管你有没有报告),居民必须全部更换天然气炉子。
七、善后工作不到位引发倒闭、失业潮,后果堪忧
环保整改,取缔“小散乱污”,淘汰落后产能,大批工人将面临失业;工矿业不景气,又遇物价不断上涨,人工成本高,可以生产的中小民营企业养人难,市场多变,很多有单不敢接,致使再就业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