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累库压垮油价,WTI“六连跌”
最近,在美联储加息预期逐渐强化的宏观压力下,油价屡屡下挫,截止本周三,WTI原油实现“六连跌”,从80美元区间滑落到74美元附近,跌幅近8%。
近期油价下行的核心逻辑仍聚焦在美国通胀水平的居高不下。经济数据强劲,1月通胀数据环比走高令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持续升温。周三美联储公布了2023年首次会议纪要,消息一出,油市尾盘急跌。
纪要显示,进一步加息的概率加大。市场预计美联储在今年3月和5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同时6月继续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超过50%,并且通胀顽固性和长期化趋势都令年底降息恐化为泡影。这导致原油等风险资产价格承压。
另外,昨日凌晨API再次爆出原油库存近千万桶累库:美国至2月17日当周API原油库存大增989.5万桶,远超预期的增加123.3万桶,延续了前周大增1050.7万桶的势头。如果随后EIA数据也证实这一数据,那意味着美国原油库存迎来5年来同期最高,去年12月开始油价进入区间震荡,期间油价三次触及区间上沿未能形成突破,此次油价回落后油价下破区间的可能性明显较之前几次回落时概率大大增加,布伦特原油也将80美元面临失守风险。
除此之外,俄乌冲突持续一年之久,市场在等待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谈判或是冲突升级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如果军事冲突扩大化,油市可能会结束探底,有进一步上冲的可能。
需求端来看,虽然市场普遍对中国需求增长看好,但西方发达经济体苦于通胀,仍处于经济衰退预期通道,石油需求中远期难有起色。
下游需求不高,多种原料价格下跌
近日,不少化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扬,但相较于往年“买涨不买跌”的行情而言,今年的采购更加理性。事实证明,在他们的坚持下,固体环氧树脂、液体环氧树脂以及产业链上的多种原材料价格均有所下跌,原材料的上涨之路也受到阻碍。
钛白粉:发函宣涨迅猛,实际只涨了一半
20多家钛白粉龙头企业集体发函宣涨1000元/吨的场景想必大家历历在目。原料紧张、成本高压都是本轮钛白粉涨价的原因,售价低至成本线附近甚至濒临亏损更让钛白粉企业不得不涨,但实际落地情况一如往常。
多家钛白粉企业反馈,实际报价上涨只有300-500元/吨左右,剩下的500元左右会在2月下旬上涨。涂料采购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春节过后,四川龙蟒996吨价上涨500元,钛海科技吨价上涨200元,而其他的钛白粉企业报价波动很小。
环氧树脂下跌1000元/吨
年初以来,固体环氧树脂报价上涨800元/吨左右,液体环氧树脂上涨1300元/吨左右,但2月中旬起,价格开始下滑,固体环氧周内下跌700元/吨左右,液体环氧价格下跌1000元/吨左右。其上游原材料环氧氯丙烷2月以来价格下跌394元/吨,跌幅4.35%,双酚A价格下滑316元/吨,跌幅3.08%,上游双原料的价格难以对环氧树脂行业的报价起到支持作用。
固体环氧市场,黄山锦峰周内跌价500元/吨,安徽美佳、巴陵石化、黄山五环、黄山天马、阳信科瑞、黄山永利周内跌价300元/吨,黄山恒远周内跌价200元/吨;液体环氧市场,巴陵石化周内跌价1000元/吨,济南天茂周内跌价500元/吨,南通星辰、珠海宏昌周内跌价300元/吨。
聚酯树脂原料下滑1300元/吨
上游PTA原料2月以来报价下跌约100元/吨,新戊二醇报价下跌67元/吨。其中新戊二醇自2月初以来先涨后跌,近期在一周内下跌了近400元/吨,与今年年初1个多月涨了2500元/吨的迅猛形成了鲜明对比。新戊二醇上游重要的原材料异丁醛2月以来价格下跌了1300元/吨,跌幅15.76%。
此外,MDI和TDI2月以来价格也在下滑。其中MDI下跌3575元/吨至15925元/吨,跌幅18.33%,TDI下跌875元/吨至19775元/吨,跌幅4.24%。乳液产业链上的丙烯酸丁酯价格下跌317元/吨至10333元/吨,跌幅2.98%,醋酸丁酯价格下跌116元/吨至7366元/吨,跌幅1.55%。溶剂产业链上的正丁醇价格下跌594元/吨至7516元/吨,跌幅7.32%,异丁醇报价下跌381元/吨至7400元/吨,跌幅4.9%。
2月以来部分原材料价格跌幅榜
(单位:元/吨)
对于涨价的原因,原材料企业归为上游涨价和货源紧缺,但相对于黑天鹅频发的2022而言,2023年的国际地缘政治情况还是比较温和的,紧张的态势也有所缓解,因此这种涨价的原因并没能奏效。且在整个产业链看来,下游的行情回暖并不明显,对于原料的需求也不大。
但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原料的价格。紧缺时炒高报价或者没生意价格战其实都不利于行业发展。如何积极调整战略布局,以产业链联合的方式化解成本高压进行抱团取暖,在研发和渠道方面下苦功,在提效和降耗方面做文章,才是应对后疫情时代的生存良策。